全面解读肺功能报告参数
钟南山院士在多个大型会议上及世界慢阻肺日呼吁国人关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要“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可见肺功能检查在临床的重要性!肺功能检查报告的重要参数如何正确解读呢?看完本文你就知道了~

 

一、定义

 

肺功能是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等功能的总称,可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试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价;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以及疾病随访的重要工具。

 

目前我国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检查包括常规肺功能检查(肺容积、用力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舒张试验)、弥散功能测定、气道阻力、运动心肺功能。

图1 肺功能示意图

 

二、禁忌证和适应证

 

表1

 

三、肺容积检查指标

 

表2

 

▎肺容积指标的正常范围

 

肺容量的正常值受种族的影响,并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体位等因素而变化。其中身高是最重要的相关变量。

 

肺容量指标的正常范围是预计值方程的95%CI,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LLN)和高于正常范围的上限(ULN)均为异常。

 

正常范围一般为预计值±20%,而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的变异较大,对其正常范围有不同意见。

 

▎肺容积检查的临床意义

 

肺活量(VC)能准确反映正常人和限制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容积大小,是判断限制性肺通气障碍程度的主要参数。

 

肺总量(TLC)、RV、FRC及残总比值(RV/TLC)增高见于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气肿

 

RV/TLC: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RV/TLC尚无公认的标准,一般认为健康青年应为20%~35%,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四、肺通气功能检查

 

▎(一)时间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至肺总量后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至残气位的全部肺容积。正常: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VC%)>80%。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用力快速呼气的第一秒呼出的气量,FEV1.0既是容积测定,也是1秒之内平均的流量测定。正常: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80%。

 

一秒率(FEV1.0/FVC):是FEV1.0与FVC的比值,可判断气流阻塞的主要指标,与年龄呈负相关,中青年的LLN约为0.70-0.80,老年人的LLN约为0.65-0.70,肺功能指南推荐以FEV1.0/FVC>92%预计值为正常。

 

注意:避免与慢阻肺的诊断标准(FEV1.0/FVC<0.7)混淆。

图2 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示意图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流量,亦可表示为FEF25%~75%。中段流量=bc /ab(L/S),临床意义:流量受小气道直径所影响,流量下降反映小气道阻塞。

图3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示意图

 

▎(二)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

 

呼气峰值流量(PEF):指从肺总量位置用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气所产生的最大瞬间呼气流量。是反映气道通畅性及呼吸肌力量一个重要指标。异常: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80%。

 

用力呼气25%肺活量(余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是反映呼气早期的流量指标,大气道阻塞时其值明显下降。

 

用力呼气50%肺活量(余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正常值与MMEF相近。FEF50%反映呼气中期的流量指标。

 

用力呼气75%肺活量(余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正常值约为MMEF的1/2,是反映呼气后期的流量指标。

 

FEF50%、FEF75%、MMEF共同评价小气道功能,三者中有2个以上指标降低,小于65%预计值,提示小气道阻塞。

图4 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示意图

 

▎(三)最大分钟通气量

 

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指在1分钟内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所测出的最大呼吸量。正常为实测值占预计值的80%以上。

 

MVV是反映呼吸肌力强弱、胸廓及肺组织的弹性力、气道阻力以及患者体力和主观努力程度等综合因素的指标,常用于通气功能储备能力评估的指标。

 

是判断手术耐受性的重要肺功能指标。

 

❖ MVV占预计值

 

70%以上 无手术禁忌,手术是安全的。

 

69~50% 可以考虑手术。

 

49~30% 应尽量保守或避免手术。

 

30%以下可视为手术禁忌证。

 

▎(四)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型与程度

 

表3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判断与鉴别:

图5 肺通气功能的鉴别图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

 

表4

注: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使用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0%)来判断障碍程度

 

五、弥散功能障碍

 

肺的弥散功能(DL)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由肺泡上皮及其基底膜、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底膜以及2个基底膜之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的能力。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是指一氧化碳在单位时间(1min)及单位压力差(1mmHg)条件下从肺泡转移至肺泡毛细血管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量(ml),单位是ml/(mmHg.min),是反映肺弥散功能的主要指标。

 

比弥散量(DLCO/VA):DLCO与肺泡通气量(VA)之比,由于DLCO受吸入气体量、肺容积影响,因此评价弥散功能时应该考虑受试者的肺泡通气量(VA),以排除肺容积对弥散量的影响。

 

▎(一)弥散量增加的病理生理状态或疾病

 

能使肺毛细血管流量增加,使正常情况下很少开放的肺毛细血管开放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均能使弥散量增加。

 

世居高原、运动、平卧体位、肥胖、部分左向右分流的先天心脏病变、部分早期的左心衰竭、早期的红细胞增多症及部分弥漫性肺泡出血。

 

▎(二)弥散量减少的病理生理状态或疾病

 

弥散距离增加,如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

 

肺泡破坏引起的肺毛细血管床减少导致弥散面积减少,如肺气肿、肺叶切除术后等。

 

肺血管病,如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肺栓塞等。

 

贫血等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少数过度肥胖、右心衰竭、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肺泡出血。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甲亢、化疗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长期使用。

 

六、气道反应性

 

▎(一)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ial dilation test, BDT)

 

痉挛收缩的气道可自然或经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后缓解的现象,称为气道可逆性。

 

临床上常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来检查气道可逆性。

 

通过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物,观察阻塞气道的舒张反应,称为支气管舒张试验。

 

■ BD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表5

 

■ BDT结果判定

 

用药后FEV1.0和(或)FVC变化率较用药前增加12%以上,且FEV1.0和(或)FVC绝对值增加>200ml,则为阳性。

 

 

■ BDT临床意义

 

评价气道可逆性,辅助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舒张试验如何用于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分级?)。

 

评价支气管舒张剂疗效,指导用药。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是通过吸入某些刺激性药物诱发气道收缩反应的方法。其主要适用于协助临床诊断气道高反应性增高,尤其是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乙酰甲胆碱是临床常用的非特异性的激发药物。

 

■ BPT结果判读

 

在试验过程中,当FEV1.0较基础值下降≥20℅,可判断激发试验阳性,即气道高反应性。

 

如果吸入最大剂量(浓度)后,这些指标仍未达到上述标准,则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气道反应性正常。

 

 

▎(三)呼气峰流量变异率(PEFR)

 

是指一定时间内PEF在各时间点或时间段的变化程度,能较好地反映气道的舒缩功能,是检测气道反应性和(或)可逆性的重要肺功能检查项目之一。

 

 

总结

 

众所周知,肝有肝功能检测,肾有肾功能检测,那么,作为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肺,同样有肺功能检测,让我们“像量血压一样检测肺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