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无创心功能检测也称无创心脏血流动力测定,该技术有安全、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临床科室应用广泛,包括ICU/CCU患者、麻醉患者、心脏病患者、心血管康复患者等。特别在体检普查领域有重要价值。能够在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早期发现心功能异常。“早发现,可逆转",预防心血管不良突发事件发生。

常用的心功能检查指标有:

1.每搏输出量(SV)
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一般指左心室。SV的变化与心率、心肌收缩力、活动、情绪等有关。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兴奋状态、应用洋地黄及升压药后等。

(2)减少见于:酸中毒、缺氧、心力衰竭、抑制状态、休克、应用降压药后等。
(3)临床上SV检查可作为治疗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休克等患者药效的监测。
    
2.心输出量(CO)
指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X心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甲亢及应用升压药后。青年高于老年。

(2)减少见于:休克、心力衰竭、缺氧、麻醉时。

由于心输出量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影响较大,因而凡影响以上二者的因素,均影响心输出量。

3.心脏指数(CI)
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BSA)计算的心输出量。计算方法是心输出量(升/分)除以体表面积(平方米)。单位是升/分/平方米(L/min/m2)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发热,使用激素、强心甙和交感神经兴奋药时,激烈运动后,妊娠和情绪激动时。

(2)减低见于:心力衰竭、休克、失水、肺心病、年老体弱及恶病质者。它是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

4.每搏指数(SI)
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每搏输出量。计算方法是每搏输出量(ml)除以体表面积(m2)。

   
临床意义:
每搏指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低于30ml/m2表示心室前负荷加重,静脉系统处于淤血状态,提示有心衰存在,使用强心剂后上升。SI和SV等上述指标密切相关,又和CI同受BSA的影响,可作为综合分析心脏泵血功能的一项指标。


5.心率(HR)
是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可通过听诊或仪器测得。


临床意义:
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就增加,但是,当超过170~180次/min时,每搏输出量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到正常时的一半左右,因而每分钟的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如心率慢于40次/min,每搏输出量不能代偿增加时,心输出量亦减少。心率增加,还可导致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少;心率减慢,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在临床上,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能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意义较大。

6.其他
还有系统血管阻力(SVR),是指全身血管的阻力,包括中心阻力和外周阻力。增高见于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低排血量时等;降低见于休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排血量时。

另外,心室射血时间(LVET),即每次心跳时血液由左室流入主动脉所经历的时间,相当于主动脉瓣开放到关闭所经历的时间(收缩期长度),是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敏感的指标。

射血速度指数(EVI)是指降主动脉的血流速度,也是心脏收缩力的一个指标。

关于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


在临床没有出现病理性症状之前,认识、预防及早发现病理改变,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此外,对已患病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诊疗与监控更是降低各种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改善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根本措施。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针对上述临床需求,依托二十年来对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深厚底蕴,研制出的“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通过无创检测人体脉搏波形,可准确检测出心脏功能、血管状况、血液状态、微循环功能四大项35项参数及64项专家辅助诊断信息,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亚健康预警、临床疗效评估与病情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